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经典影视儿童形象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经典影视儿童形象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儿童文学中少年文学的特点是什么?
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分别是幼年文学、童年文学、少年文学。幼年文学的特点是要有丰富的性。童年文学的特点是主体要单一。少年文学的特点是主体要丰富多彩。少年文学的要求是:主题要丰富且呈现多义,题材要宽泛且有较为深刻的内涵,既集中描写、赞颂生活中美好的、光明的一面,也不回避客观存在的消极、阴暗的因素;在人物刻画方面,以写少年为主,也不冷落对形象的描绘,而且要较有深度和力度;情节设计既可曲折完整,也可“淡化”处理;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方面应趋于多样化;体裁方面以小说、动物小说、科幻作品、散文、游记、报告文学、传记体作品、少年诗歌、影视剧为主。
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。
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,生动活泼。
不但要求作品的主题明确突出,形象具体鲜明,结构单纯,语言浅显精练,情节有趣,想象丰富,还要使其内容、形式及表现手法都尽可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,为他们所喜闻乐见。
按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,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、幼年文学、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,体裁有儿歌、儿童诗、童话、寓言、儿童故事、儿童小说、儿童散文、儿童曲艺、儿童戏剧、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。
皮亚杰把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,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?
感知运动阶段主要特点:获得客体永久性,形成了因果联系
前运算阶段主要特定:对信号敏感和以自我为中心
具体运算阶段主要特点:思维可逆性,运算能力大大提高
形式运算阶段主要特点:可以利用语言文字进行运算,假设演绎思维能力提高。
拓展资料
让·皮亚杰:1896年8月9日出生于瑞士纳什特尔。他毕业于纳沙特尔大学。他是当代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,“爱德华·李·桑代克”的获得者。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已经成为这门学科的典范。他一生留下了60多部专著、500多篇论文,为心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1980年9月16日,让·皮亚杰在瑞士去世,享年84岁。
皮亚杰认为,所有儿童的心理都以确定不移的顺序经过各认知阶段发展。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:
①感知运动阶段(出生至2岁) 这时婴儿只具有“感知运动性智慧”,开始协调感知觉和动作间的活动,还没出现表象和思维;婴儿开始能区分自己和物体,并进一步了解到动作与效果的关系等。
②前运算阶段(2~7岁) 这时表象和语言的信号性功能出现,儿童能用表象和语言来描述外部世界,这大大扩展了儿童的智慧活动能力。但这个阶段的儿童,还没有“守恒”和“可逆性”,且自我中心比较突出。
③具体运算阶段(7~12岁) 这时儿童有了具体运算能力,出现了“守恒”和“可逆性”。“运算”(operation) 是皮亚杰的智力成长理论的核心概念。所谓运算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变换信息的一种特殊的智力程序,而且它是可逆的。但这个时期儿童的运算还不能离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。
④形式运算阶段(12~15岁) 这时的青少年已有形式运算能力,其心理水平已接近成人。所谓“形式运算”,是“使形式从内容解放出来”,思维超出了所感知的事实或事物的具体内容,而朝着非直接感知的或未来的事物的方向发展。如根据假设对各种命题进行推理,解决问题等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经典影视儿童形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经典影视儿童形象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